时间:2022-08-01|浏览:228
实际上,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,文旅产业就已经开始在走“走下坡”了“中国统计局”资料显示,上半年度,全国各地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,比上年同期为名增长4.7%。尽管人均收入增长,且文化教育文化艺术开支也展现增长发展趋势,为中国文旅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,但上半年度中国各地爆发疫情,或是打乱了旅游经济恢复节奏感,旅游人次、生产总值等核心数据急剧下降。例如,根据门票费减价、派发文旅产业卡券、增加旅游景点开放时间来激起大众的出行要求;又比如,发布旅游节、艺术周在内的各种各样主题鲜明、主题风格各异的新模式,尝试达到游人多层次的旅游体验要求。
加上,近期这一段时间,中国疫情局势转好、行程卡“摘星”,全国各地各地陆续公布修复跨地区游,文化和旅游部政策研究室也公布《关于将旅游专列业务纳入跨省旅游“熔断”机制统一管理的通知》了,推出了一系列纾困对策释放政策红利。这一套“组合策略”出来,某种程度上而言,的确可以帮助在我国文旅产业纾困突围,可是却长期性角度观察,这只是暂时的。
一方面,在疫情不断的大环境下,接触、聚集性、流动性性很强传统式旅游业态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;另一方面,线上app与旅行目的地间融洽不够、同区域旅游景点欠缺总体规划、景区宣传与招待水平参差不齐等文旅产业的一些弊端并未完全摒弃。中国文旅产业,短时间能不能突围主要是看疫情,长期性内能不能提高则主要是看转型发展。因此,若是想要释放出来文旅产业的更大发展潜力,只靠减价、特惠毫无疑问是不够的。